資訊中心NEWS CENTER
在發展中求生存,不斷完善,以良好信譽和科學的管理促進企業迅速發展紅外熱像儀應用于汽車轉向軸塑膠溫度測量
在汽車制造與質量控制領域,轉向系統作為關乎行車安全的核心部件,其每一處細節都需經受嚴苛檢驗。其中,轉向軸上的塑膠件(如防塵罩、緩沖墊、軸承保持架等)在長期承受摩擦、壓力及環境變化中,其工作溫度狀態直接影響著材料的物理性能、老化速度乃至整個轉向系統的可靠性與壽命。傳統接觸式測溫方法(如熱電偶)在此類動態、旋轉且空間受限的部件溫度測量中往往捉襟見肘,難以實現全面、實時的監測。此時,紅外熱像儀憑借其非接觸、全場測溫的獨特優勢,正日益成為精確掌握轉向軸塑膠件溫度分布的關鍵工具。格物優信紅外熱像儀在汽車制造領域有著豐富的紅外熱成像應用項目案例經驗。
紅外熱像儀的核心原理在于捕捉物體自然輻射出的紅外能量,并將其轉換為直觀的溫度分布圖像(熱像圖)。所有溫度高于絕對零度的物體都會持續發射紅外輻射,其強度與物體表面溫度直接相關。熱像儀內置的高靈敏度紅外探測器陣列能快速掃描目標區域,精確測量每個像素點對應的紅外輻射強度,再通過內置算法和預設的發射率參數,最終將不可見的紅外信息轉化為可視化的溫度圖譜。應用于高速旋轉的汽車轉向軸時,熱像儀無需物理接觸,即可在安全距離外,瞬間捕捉整個塑膠部件表面的溫度分布細節,完整呈現熱點、冷區及溫度梯度情況。
這一技術的應用價值在轉向軸塑膠件溫度監測中體現得尤為突出:
實時性與全面性: 熱像儀能夠在轉向軸實際運轉過程中(如在臺架測試或實車路試時),對其塑膠部件進行動態、全場、非接觸式的溫度測量。這克服了接觸式測溫只能獲取單點數據、易受干擾且難以應用于旋轉部件的重大局限,提供瞬態和穩態下的完整熱場信息。
精準定位隱患點: 塑膠材料對溫度極其敏感,局部過熱往往是磨損加劇、潤滑失效或材料提前老化的先兆。熱像儀生成的熱像圖能直觀、精準地定位異常高溫區域(熱點),如摩擦副接觸面、密封唇口或應力集中部位。這為工程師快速診斷潛在故障模式(如干摩擦、裝配過緊、散熱不良)提供了最直接的視覺證據。
量化評估與優化驗證: 通過熱像儀獲取的精確溫度數據,工程師能夠量化評估不同工況(轉速、負載、環境溫度)下塑膠件的溫升幅度及分布均勻性。這些數據是驗證設計改進(如材料選型、結構優化、潤滑方案調整)效果的關鍵指標,為提升轉向系統的耐久性和可靠性提供數據支撐。
預防性維護與質量控制: 在生產線末端或定期維護中,紅外熱像儀可作為一種高效的非破壞性檢測工具。通過快速掃描轉向軸總成,檢查塑膠件是否存在異常發熱,可以在早期發現潛在的制造缺陷(如雜質混入、尺寸超差導致的摩擦異常)或使用損傷,有效預防因塑膠件過熱失效引發的轉向故障,提升整車安全性和質量穩定性。
當然,要充分發揮紅外熱像儀在轉向軸塑膠測溫中的效能,也需注意關鍵應用要點。塑膠材料通常具有較高的發射率(ε),但精確測量仍需在熱像儀中設定正確的發射率值(常參考材料數據庫或通過實驗標定)。同時,需避免或減少強環境光反射、背景熱源干擾、測量路徑中的煙霧或灰塵等因素對測量精度的影響。選擇合適的分辨率、熱靈敏度(NETD)和幀頻的熱像儀,是清晰捕捉高速旋轉或微小塑膠件溫度細節的前提。
實踐中,某汽車制造商利用先進的紅外熱像儀對其新型電動助力轉向系統中的轉向軸塑膠防塵套進行溫升測試。通過熱像圖,工程師清晰觀測到特定轉向角度下防塵套褶皺處存在顯著的高溫區域。這一發現直接促成了防塵套材料配方的優化和褶皺結構的重新設計,成功將峰值工作溫度降低了約15°C,顯著提升了該部件的耐磨壽命和系統可靠性。
綜上所述,紅外熱像儀以其非接觸、全場成像和快速精準的測溫能力,為汽車轉向軸塑膠部件的溫度監測與分析打開了一扇精密之窗。它不僅克服了傳統方法的諸多限制,更能直觀揭示熱分布奧秘,精準定位潛在隱患,為轉向系統的設計驗證、工藝優化、質量控制和預防性維護提供了強大的數據保障。在汽車工業持續追求更高安全性與可靠性的今天,紅外熱像技術無疑將在轉向系統乃至更廣泛的動力總成熱管理領域,扮演愈發重要的角色,成為守護行車安全與品質的關鍵技術支撐。